洛杉矶的大火,说起来就像是一个永远也甩不掉的噩梦。每年一到夏天,天气开始干巴巴的时候,这场景几乎就像按了播放键一样准时上演。我跟你说,大火这个东西,可不是咱平时点根蜡烛、烧个篝火那么简单。这背后的原因啊,复杂得让人头疼。今天咱们掰开揉碎地聊聊,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先说气候吧,要怪,也得从天上开始算账。加州这地方本来就是靠沙漠近,四季如一的干燥,再碰上全球变暖,那简直雪上加霜。本来嘛,下雨这种事对别处来说可能稀松平常,但在洛杉矶,它可是奢侈品!这几年水分越来越少,不光草木都晒成了柴,就连空气里都感觉不到一点湿润劲儿。我记得有个研究好像提过,加州最近几十年的降水量下降幅度接近百分之十五左右。这么着,你让我那片树林子还怎么活?树叶、枯枝啥的一堆堆躺在那里,都快喊着快点烧我了。
再一个,就是风的问题。哎呀,我真心觉得圣安娜风这个玩意儿简直就是灾星下凡。不知道的人可能会想,不就刮个大风吗,有啥可怕的。但问题就在于它不仅刮,而且刮得又热又猛。一旦有哪儿蹦出小小的火苗,它立马给你鼓足劲,一吹能让这点星星之火瞬间燎原。有专家专门测过,这种风速最高能达到每小时七十公里以上比很多车跑得还快呢!这么大阵仗灭起火来难度直接翻倍。要不怎么说,当地消防员最怕听到天气预报里提圣安娜风呢!
还有植被这档子事,说来也挺讽刺。本来嘛,多长些绿植应该是件好事,还能吸碳环保什么的。但偏偏厄尔尼诺现象作妖,每隔几年带来的雨水促进植物疯长,到后半年温度高了,又没水浇灌,全晒蔫儿在那等着成天然引燃剂。所以别看山林茂盛,其实啊,这满眼绿色底下藏的是无数潜伏的小炸弹。
不过话说回来,自然条件虽然恶劣,人类自己也脱不了关系。这电力设施老化的问题吧,可是一桩桩血淋淋教训摆在那里。当初南加州爱迪生公司提交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中透露,仅仅过去五年,因为线路故障导致起火事件发生概率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且那些线路架设的位置,好多离树林太近,只要稍微冒出点电弧或者短路,一个不留神周围全砸进去了。这种情况谁敢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
当然,并不是只有技术设备才容易惹祸。有时候居民自己的疏忽也是推手之一。我前段时间刷新闻看到,有个人因为清理院子里的垃圾随手焚烧了一堆落叶,结果烟灰飘到了旁边森林区,引发了一场毁掉几十栋房子的山林野火事故。据统计,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曾指出,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森林大火源自人为活动,比如乱丢烟蒂、违规使用烟花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换句话讲,我们生活里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城市规划上的问题更不用多说,现在许多住宅区和商业开发项目紧贴森林边缘建造,从外表看确实美观宜居,但实际上隐患重重。在专业术语中,这叫做城乡交错带,也就是说房屋与自然环境犬牙交错布局,一旦山林地区失控着险,很容易殃及池鱼,把整个社区拖下水。而且,由于缺乏充足防护措施,大部分建筑物面对高速蔓延的大面积燃烧毫无招架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扑救队伍反应迅速,依旧很难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至于政府部门对这些风险管理上的漏洞,更值得深思。有人曾经批评道,加州近年来用于林木治理和防御性伐木计划削减严重,以至于大片区域长期无人监管维护,而此举恰恰为野外易燃材料积累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在政策设计层面,对于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快速响应危机似乎仍存在诸多短板。不夸张地讲,每次灾后追责讨论会上几乎都会出现类似声音:如果早点采取行动,是不是悲剧可以避免?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无论自然还是人为因素,共同指向的核心问题始终未变我们是不是低估了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连锁效应?科学家早已用数据警告未来极端气候频率增加趋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人口膨胀叠加土地利用模式升级迭代更加突出人与生态系统之间冲突矛盾。从某种意义而言,大规模山林野外燃烧或许正是这一系列复杂博弈关系具体体现形式之一。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
